貉隶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mò lì
书写
基本解释司寇的属官,掌驯养猛兽之事。因从东北方少数民族俘虏中选任,故称。《周礼·秋官·序官》:“貉隶百有二十人。” 郑玄 注:“征东北夷所获。凡隶众矣,此其选以为役员,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貉隶?

貉隶是一种古代的刑罚方式,起源于xx唐朝时期。它是指将罪犯的脸上用烙铁烙上文字或图案,作为标记和惩罚。这种刑罚方式在xx历史上广泛应用,直到清朝被废止。

貉隶的历史和渊源

貉隶这一执法方式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xx采用的是“割鼻割耳”的方式,用来施加狠厉的惩罚。到了唐朝,xx法制不断完备,貉隶也逐渐成为主要的刑罚方式之一。罪犯被判处貉隶后,所烙的文字和图案有很多种类,包括刺字、刀伤、咬痕等等。这些记号能够清晰地告诉他人这个人犯了什么罪,起到了震慑作用。

貉隶的含义和影响

貉隶实施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处罚罪犯,也起到了警告和教育的作用。还有一部分人被施加貉隶的原因是由于xx、财产和社会地位等原因,妨碍了统治者的权力,受到了惩罚。然而,这种刑罚方式的残酷性引起了很多争议和批评,一些xx家、文化人士和法律专家坚持要废除这种刑罚方式。在明清两朝,貉隶最终被正式废除,由此为xx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