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节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Jia Jie
书写
基本解释(1).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汉书·平帝纪》:“遣太僕 王惲 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2). 汉 末与 魏 晋 南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假节?

假节是指在传统农历中定下的一些节气,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实际上却与当时的天气、气候等并不相符合,因此被称为“假节”(也有人称为“凉节”、“儒商节”等)。假节分为大假节和小假节两种。

大假节

大假节一般是指大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大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小寒这12个节气。这些节气的典故和历史渊源固然有趣,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它们的“正月”之至、寒暑之分等等也往往没有对应上,因此也有了“大假节”的称呼。

小假节

相对于大假节,小假节则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除了大假节之外的其余12个节气。这些节气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丰富的意义和传说,比如虽然处于春季,但惊蛰却能让天气变得暖和到令人意外;而“秋分”这个节气不仅意味着“平分”日夜,也象征着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亚文化内涵。

本文总结

虽然一些经典的历法中将24节气分别安排在整年的正日子里,但是事实上,“大寒”可能一个也不寒冷,“小暑”可能却不比其他的夏日高温低。因此,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应该在未来的“节气标准化”工作中,尽可能地根据当地的气候、农业耕种习惯、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将节气的“正月”及时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民众的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双双得以顺利进行。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