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使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shì bó shǐ
书写使
基本解释官名。 唐 代在 广州 等地设市舶使,掌海外贸易、关税等。《新唐书·柳泽传》:“ 开元 中,转殿中侍御史,监 岭南道 。时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 周庆立 造奇器以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市舶使?

市舶使是xx古代官职的一种,是唐代设立的专门负责管理海上贸易航运的xx。其职责包括管理船坞、检查船只、管理海员、监管海上贸易以及处理海上事故等。

市舶使的历史

市舶使一职最早出现在唐朝,由于唐朝时期的繁荣和富强,海上贸易的发展也得到了大力支持。唐玄宗时期的689年,设立市舶使,作为管理海上贸易的官职。唐代市舶使在管理中央官方海运、贸易事务的同时也接管了私人航运贸易。到了宋代,市舶司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机构,并由一位专门的市舶使负责。

市舶使的职责

市舶使的职责包括管理海运港口设施、检查、查册船舶;管理海员、监督航行;管理商货、缉私税、处理海上事故。可以说,市舶使是一个负责管理海上贸易、航运和海事安全的综合性xx。

市舶使的衰落

自唐代以来,市舶使一职在海上贸易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明清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xx社会经济的转型,海上贸易的地位受到严重影响,市舶使的作用逐渐减弱。到了清朝,市舶使一职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行政xx,丧失了其原有的海上贸易管理职能。最终,在清朝末年,市舶司被撤销,市舶使的门第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