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敦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 | 拼音 | Kun Dui |
书写 | 困敦 | |
基本解释 | 十二支中“子”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淮南子·天文训》:“困敦之岁,岁大雾起,大水出。” 高诱 注:“困,混;敦,沌也。言阳查看更多 |
扩展释义
什么是困敦?
困敦是一种古代书法艺术用语,指的是书法字形跌宕起伏、膨胀丰满,但仍然有着力度和协调之美的状态。其实,“敦”本身是一种古文化语言中的美学格调,传达着宁静、庄重、深厚、粗重的艺术韵味,与“敦煌”、“敦煌艺术”、“敦煌文学”等语均有密切关联。
困敦的特点是什么?
困敦的书法字形,视觉上像是被折叠、刻划、压缩后被强力掩盖的痕迹,但又在书法上形成了鲜明、挥动自如、浑厚有力的笔触效果,既可以突显文字的形神,又可以体现出书法家的气势和风采。
困敦的历史源流
困敦的历史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当时书法刚刚兴起,一些书法家发现在书写字体时,多加一些浓重、厚实的书法笔画,可以形成较强的视觉效果。后来,唐朝大书法家怀素开始在其书法作品中运用困敦的笔画技巧,将困敦这个词正式概括出来,并在之后的书法创作中不断丰富和演变。
本文总结:困敦一种书法艺术用语,主要体现字符膨胀、起伏的状态特点,具有浓重、厚实的笔画效果,历史源流可以追溯到汉朝,被唐代大书法家怀素正式概括。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