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霄蔽日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 | 拼音 | gàn xiāo bì rì |
书写 | 干霄蔽日 | |
基本解释 | ㄍㄢˋ ㄒㄧㄠ ㄅㄧˋ ㄖㄧˋ 干霄蔽日 犹干云蔽日。 清 何绍基 《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气真骨真形,岂待浑成于影哉!”查看更多 |
扩展释义
什么是“干霄蔽日”
“干霄蔽日”是一种形容词性的句子成分,形容天空被云层所遮盖,阳光无法直射大地,使人感到昏暗和压抑。
词语的来源
“干霄蔽日”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梧桐》一篇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凋美人之心。阴阳之性也;天下之达道也;变化之纪也。干、支之状也;列刻之诚也;知君之至也。一也者,君子之用命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此又谓干将、支离之际。斯二者之不离,亦已相营,而况易、焉者乎? ‘干将’者,秉圭而治,‘支离’者,枝派流离。”
句式的用法
“干霄蔽日”作为一个形容词性的句子成分,在语言中被使用得比较频繁。除了上述形容天空被云层所遮盖的情景外,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气势之盛、某个物品的体积之大、某种情况的危急程度等等。由于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被广大文学爱好者所喜爱。
本文总结
“干霄蔽日”一词虽然只是四个简单的汉字组成,但所表达的却是一种广阔的意境,简约而不简单。作为汉语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它既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性、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诸多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