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宪历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 | 拼音 | shí xiàn lì |
书写 | 时宪历 | |
基本解释 | 历法名。制定于 明 末, 清 顺治 二年(1645年)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清 曹寅 《十月朔后陶雪蓬返櫂戏呈》查看更多 |
扩展释义
什么是时宪历?
时宪历是我国古代制定的一种年历,也叫“元历”。它是大明永乐年间刘大夏主编的,是明朝在xx、军事、法律、教育、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权威,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历法之一。
时宪历的特点
时宪历每年12个月,每个月30天,五年一闰,共计365.25天。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几乎每个月都要在初一、十五举行官方的耗日、祭祖、祭天等大型仪式。同时,它设置了很多特殊的日子,例如腊八节、冬至、中秋节等,这些日子在xx的传统文化中仍然有重要的地位。
时宪历的影响
时宪历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规范了xx的历法,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工作。同时,时宪历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太阳日历、月相预测、定时仪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此外,时宪历还促进了xx传统文化的繁荣,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