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三反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yī yú sān fǎn
书写
基本解释yī yú sān fǎn ㄧ ㄧㄩˊ ㄙㄢ ㄈㄢˇ 一隅三反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与“举一反三”意同,谓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清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一隅三反?

“一隅三反”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数学中“底边相等,高相等”的图形,也可泛指两个事物几乎完全相同的状态。

成语的来源

成语“一隅三反”,最早出现在明代数学家朱载堉的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用以形容同一梯形的两底分别平行于原来的两底,且原两腰之和等于差的两倍。

成语的引申

后来,“一隅三反”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两个事物十分相似,只是略有差别。例如,两个电影情节类似、演员相同、场景相仿,只是故事背景不同,就可以说是“一隅三反”;两个人长得很像,只是眼睛大小和发型不同,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成语的运用

现在,“一隅三反”这个成语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当我们看同名字的两个电影,可以用“一隅三反”来形容;当我们看到两个人长相相似,用“一隅三反”来比喻也是很合适的。此外,成语“一隅三反”也可以用来指一些毫不相关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表达这种现象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个成语。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