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翦烛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 | 拼音 | xī chuāng jiǎn zhú |
书写 | 西窗翦烛 | |
基本解释 | 犹言剪烛西窗。指亲友聚谈。语出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便省》:“待归来细问当年事,有谁念残查看更多 |
扩展释义
什么是西窗翦烛?
西窗翦烛是一个成语,原本是形容文人雅士在晚上边听音乐或写文章,边点着烛光度过静谧的夜晚。后来也变成了形容一些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做一些事情的成语。常常与“夜以继日”一起使用。
这个成语的典故
典故很简单,是一个故事。相传宋朝文学家苏轼有一个好友杨时之,杨时之和苏轼都是文学界的名人,常常在一起切磋文学,分享心得。有一天晚上,杨时之到苏轼家中,两人在西窗下赏月听琴,一边谈论文学,而为了让桌子上的文房四宝显得更加明亮,他们点起了一盏烛光。时间慢慢过去,杨时之渐渐走神,沉浸在安静的氛围之中,翻开道德经,开始读了起来。这时苏轼看着这情景,感到惋惜,觉得杨时之的文学造诣还不到他的全部潜力,应该及时教导他。于是苏轼端起烛笼,“误”倒在杨时之书上,杨时之便停下了读书,双方开始研究了几个小时的文学,并一直坚持到天开始亮起。
如何用“西窗翦烛”成语?
使用这个成语通常是指在夜深人静时,专心投入去做某件事情,直到天亮。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特别努力地工作,经过一夜的奋斗获得了成功。也可以用于表达一种静谧的夜晚,如读书、听音乐等。在一些场合中,西窗翦烛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友情和交流,因为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两个人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夜谈到天明的故事。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