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派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zá pài
书写
基本解释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方今之务,莫如严飭司道以下,革陋规,除杂派,限幕友修脯之制。”《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废除封建领主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杂派?

杂派是xx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兴起于南北朝时期,终于唐代中期。杂派是相对于“正史”而言的,所谓正史,是指写在正史《史记》《汉书》之类的官方史书。而杂史则是指非正史,集中了一些历史事件的报告,又加入许多文字或故事传闻,相当于小说或笔记。杂派文学以清新爽朗、排空侧重、小巧玲珑为特点,最初出现在南朝时期,以陈琳、刘孝标、谢灵运、陆机、刘义庆等人为代表。

杂派文学的特点

杂派文学在文学形式上,多采用小品文、杂文、笔记等形式,通常情况下内容短小精悍,富有机智幽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杂派文学的内容主要是记录民间故事、趣闻轶事、诗话杂谈、风俗民情以及一些神怪异闻, 闪烁著淡淡的幽默。杂派作品大多写在竹简、小册子、典籍偏角之上,也有写在扇子上、彩绘壁画、有关碑刻上等特殊载体。

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杂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很多,包括南北朝时期的刘孝标、谢灵运,隋唐时期的骆宾王、卢仝、韩愈、李珣、李商隐、白居易等等。他们不仅是文学家,还是xx家、文化名流,对xx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文学的创作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方面。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