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曲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Zu Qu
书写
基本解释凑成全曲。比喻拼凑成篇。 晋 陆机 《文赋》:“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文赋》以为榛楛勿剪,庸音足曲,其识非不鉴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足曲?

足曲,是一种传统的xx民间艺术形式,源于晋南地区。其形式多样,有歌舞、快板、大鼓、二胡等形式。足曲内容多是讲述民间故事、英雄传说以及社会生活等,又有“百姓的百科全书”之称。

足曲的起源和发展

足曲起源于晋南地区,最初出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山西、陕西等地民间艺术的影响,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足曲在唐代传到陕西,成为一种受到皇室、士大夫们欣赏的宫廷艺术。唐朝末年,随着战乱,足曲开始有了一些变化,由宫廷艺术转变为民间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营养,足曲不断地发展着。

足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足曲在表现形式上基本是以唱、快板、大鼓和舞蹈等形态出现,前三种形式是主要表演形式。足曲有诙谐幽默、感人肺腑、揭露黑暗等形式,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与使用乐器弹拨、打击、拉弦相结合,让人听后难以忘怀。其传承方式一般是由大师教徒弟,代代相传,并且还有一些足曲剧团在各地表演。

足曲的现状和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足曲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许多足曲剧团因贫困缺乏资金而解散或转型,在面临着亟待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为此,政府加大了对足曲艺术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投资资金,举办足曲比赛,把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推向社会,在社会各界形成了对足曲文化传承的关注和热爱。因此,足曲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正在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