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檄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 | 拼音 | Cheng Xi |
书写 | 承檄 | |
基本解释 | 秉承檄文之义。谓响应号召。《晋书·顾众传》:“ 峻 平,论功, 众 以承檄奋义,推功於 謨 。”《晋书·慕容德载记》:“诸郡皆承檄降於 德 。”查看更多 |
扩展释义
什么是承檄?
承檄,是古代一种征召并组织战斗的文书,通常是议论文或文章,由主将或首领发表,目的是号召部下或同僚共同出战,并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承檄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最为著名的是三国时期的《徐州陶谦承制檄文》,该文号召各方英雄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曹操,成为三国时期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
承檄的作用有哪些?
承檄以宣传鼓舞军心为主要目的,其具体作用如下:
鼓舞士气:承檄能够号召军民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敌人,激发士气。
扩大影响:承檄通过传递信息,使更多的人知道战争的紧迫性,从而争取更多的支持。
调动力量:承檄能够调动更多的力量,增强军队的力量,提高对抗敌人的抵抗能力。
承檄的写作方式有什么特点?
承檄的写作方式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选题要正确:承檄的选题应选择与当前时代或军事形式相适应的话题。
语言要简练:承檄的语言应简练、生动,以使得军下易于理解并且铭记在心。
结构要严谨:承檄的结构应该遵循严格的逻辑关系,以便使人更容易接受并且执行。
如今,承檄这种文书已经在现代战争中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但在文化上,我们依然需要对承檄进行保护和传承,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