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之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书写
基本解释大张旗鼓地讨伐。《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鸣鼓:击鼓,古代用鼓声指挥进攻。

扩展释义

什么是鸣鼓而攻之?

“鸣鼓而攻之”是一种古代xx的军事策略,意为在进行攻击前先发出威胁性的声响。在古代战争中常常使用鼓声、号角声、哨声等来进行心理攻势,以牵制甚至击败敌人。

鸣鼓而攻之的来源

这种军事战术最早出现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兵法”是xx古代理论军事家孙武所写的兵书,被誉为“xx古代兵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提到,“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必从,又能使人不从。是故举之而无敌,攻之而无往,可以杀敌,可以取国,吾以此知胜负矣。” “鸣鼓而攻之”,是其中一种战术手段。

鸣鼓而攻之的应用

在古代战争中,鸣鼓而攻之常常被用于鼓舞士气、震慑敌人。鸣鼓声可以使战士们充满斗志和勇气,伴随鼓声士兵们也会更容易瞄准射击和前进,提高作战效率。同时,这种战术也可以通过威吓对方来达到心理上的优势,使敌人产生退缩或混乱,从而占据主动地位。

鸣鼓而攻之在现代的应用

虽然现代战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队对战,但是鸣鼓而攻之仍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得到应用。比如,在一些比赛中,球场上的呐喊声、音乐声效、场面热闹的氛围,可以激发运动员的士气,提高球队凝聚力。此外,在某些商业竞争中,通过媒体和广告等手段宣传自己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攻击竞争对手,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总体而言,“鸣鼓而攻之”是一种古老而智慧的战争战术,虽然在现代并不是法定的战争手段,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它的思想精神和应用方式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了解和学习这种经典的军事战术,我们不但可以对古代xx的文化与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与勇毅精神。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