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树下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xiāo xiāo shù xià
书写
基本解释“萧萧”一词来源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落木”即树叶,“萧萧”指树叶纷纷落下的样子。“落木萧萧下”的意思是说树叶纷纷飘落的情状。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萧萧树下是什么意思?

“萧萧树下”的意思是指树下空旷,没有人存在的状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中的一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萧萧(shuō shuō)两鬓生,潜泪点(diǎn)云林。”在这句诗中,萧萧形容的是杜甫的两鬓在风中被吹拂的样子,所以具有一种凄凉、孤寂的感觉。

萧萧树下的用法

“萧萧树下”这个词语形容的是一种人迹罕至、空旷寂静的状态。常常用于诗词歌赋、文章等文艺作品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景、叙事或者表达情感时,可以用来营造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萧萧树下的情感色彩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萧萧树下所表达的情感色彩也比较丰富。例如,在叙述战争、灾难等惨烈场景时,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强调死亡和荒凉;在描述离别、孤独等情感时,可以用来表达无助和沮丧。小编本文总结了一下,萧萧树下是一种显得特别凄凉、冷落的状态,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萧萧树下的相关诗词

除了杜甫的《春望》中出现了“萧萧树下”之外,还有很多古诗词也使用过这个词语。例如,唐代白居易的《夜泊牛渚怀古》中提到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萧萧大梁城,洛阳故垒重。”明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也用到了“萧萧”二字:“启户送琼枝,人远信音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翻照半生斜照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通过这些古诗词可以看出,萧萧树下在古代诗词中经常被用来形容一种远离尘世、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情感状态。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