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伏鹄卵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 | 拼音 | jī fú hú luǎn |
书写 | 鸡伏鹄卵 | |
基本解释 | 伏:鸟孵卵;鹄:天鹅。鸡孵天鹅的蛋。比喻小才难当重任。 |
扩展释义
什么是“鸡伏鹄卵”?
“鸡伏鹄卵”是一个成语,形容行动过于冒险,轻举妄动的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成语的本意是指母鸡到雁巢里去守蛋,不仅自己难以保护好雁蛋,反而被雁打死。将这个行为比作人的行为,就是指盲目地插手别人的事情,容易招致灾难。
成语的起源
据史书记载,北魏时期,有一种鸟类叫做相召鸟,它的习性是在严冬的时候,会飞到雁群的巢里,躲在雁群里面过冬。有一次,一只母鸡出于好奇心,也蹦到雁巢里去看看,结果被一只大雁抓住了,把母鸡打得落花流水。因为母鸡去打扰雁的巢,这导致了母鸡在雁巢里面被大雁抓住,因此就有了“鸡伏鹄卵”的成语。
成语的使用
成语“鸡伏鹄卵”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冲动、莽撞的人。一些人轻率地插手别人的事情,自以为知道怎么做,随意使出手段,结果往往是助纣为虐,带给事情更坏的后果。
另外,不少人在处理问题时,不懂得从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出发,盲目模仿周围的人,这样做往往会导致自身陷入困境。因此,成语“鸡伏鹄卵”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客观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不要盲目地模仿、跟风。
成语的反义词
成语“鸡伏鹄卵”的反义词是“融会贯通”,意思是能够懂得各种知识、技能,并能够将这些知识、技能合理地融合起来,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例如,在团队中,有的人可能只懂得单一的技能或领域,而无法和其他人相互配合,最终导致整个团队不能取得好的成果。而能够“融会贯通”的人,可以在各种领域之间游刃有余,协调团队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