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dǎn dào huí chóng bìng
书写
基本解释由于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急腹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阵发性剧痛,全身出汗,脸色苍白,四肢厥冷,伴有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及蛔虫。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胆道蛔虫病:疾病简介

胆道蛔虫病概述

胆道蛔虫病是一种由蛔虫寄生于人体胆道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主要通过食入未煮熟或未洗净的寄生虫卵而感染。寄生虫卵可以通过食物、水、生活用品等途径传播。胆道蛔虫病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重者可能出现黄疸、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胆道蛔虫病的病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药物治疗学组指出,胆道蛔虫病主要是由于蛔虫卵在小肠发育成为幼虫后,进入胆道引起的。感染蛔虫的原因一般是食入或口腔摄入寄生虫卵,未能完全抑制蛔虫的生长和繁殖以及传染源的病原性因素等。

胆道蛔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胆道蛔虫病的方法包括饮用安全水源,食用熟食或洗净水果蔬菜等措施。防止食物污染是预防胆道蛔虫病最有效的方法。一旦感染了胆道蛔虫,应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阿苯达唑等。其治疗机制是杀死体内蛔虫,防止其生长繁殖,同时促进虫体自然排出体外。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胆道蛔虫病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预防胆道蛔虫病的基本措施是做好自我卫生、消灭传播途径,保证水源、食品、环境卫生安全等。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我们可以远离此病的困扰。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