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单列市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jì huà dān liè shì
书写
基本解释保持省辖市行政隶属关系,但在经济体制和管理权限上相当于省级,经济计划单列,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城市。

扩展释义

什么是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简称“单列市”,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xx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其授权部门认定的市级行政区划,其属地行政区划、行政级别、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等方面同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市级行政区划不同,并且具有较高的行政、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综合实力。

计划单列市的历史背景

计划单列市的诞生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全国已有十大城市,它们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和武汉,它们是因其地位具有特殊性而获得了“直辖市”和“副省级市”的名称。但在其他市级行政区划和省级行政区划间分层较窄,吸引了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注意。1984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省级市制度条例》,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设立单列市的热潮。

计划单列市的标准

1994年,xx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制定计划单列市的标准。根据《全国城市体系规划(2005-2020)》,计划单列市的标准如下:

年末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以上;

地方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

拥有较高的行政、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综合实力;

担负全国的xx、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的任务;

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

计划单列市的意义

计划单列市是xx在城市层面进一步推行开放、发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xx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壮大少数城市资源,装备技术和能力,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和全国发展的重要手段。

设立计划单列市,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拓宽经济增长空间、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可以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综合实力,增强吸引外资和国际合作的能力。

本文总结

小编本文总结了一下,计划单列市从历史的渊源出发,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成为xx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计划单列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城市的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