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饱和溶液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guò bǎo hé róng yè
书写
基本解释某溶质的量已超过同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该溶液不稳定,如果投入一小颗溶质的晶体或振荡容器,可使过量的溶质结晶出来,成为饱和溶液。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所含溶质量已超过该温度下的最大溶解度,但仍未发生结晶析出的溶液。这种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未结晶的分子或离子,对外部的微小刺激就可以引发结晶过程。

过饱和溶液的成因

产生过饱和溶液的主要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将溶质加入溶剂,然后快速冷却溶液,使得其中的溶质过多而形成过饱和溶液。另外,在一定温度下溶解溶质达到一定浓度后,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降低,形成的溶液就会成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的应用

过饱和溶液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颜色的药丸就是通过调节溶液温度和时间来实现的。在医药工业中,过饱和溶液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药品,同时也可以用于制备微粒,用于各种药物的缓释等。此外,在食品加工业中,过饱和溶液可以涂在某些食物表面,形成特殊的外层。

过饱和溶液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在实验室制备过饱和溶液时需要谨慎。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恰当地移动或振动液体容器,会导致溶液的瞬间结晶和急剧释放热量,引发严重事故。为此,制备过饱和溶液时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参数,确保实验安全。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