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絃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Bai Ya 絃
书写
基本解释同“ 伯牙琴 ”。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成风 郢 匠斲,流水 伯牙 絃。”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伯牙絃是什么意思?

伯牙絃是古代一种丝弦乐器,也叫七弦琴,古代宫廷、贵族和学者们的文化娱乐之一。它的名字来源于xx战国时期的一位音乐家伯牙,据传伯牙和好友钟子期在破碎的琴声前弹奏,钻研音乐,形成了终生不变的友谊。所以伯牙琴也微有“友琴”之称,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伯牙絃的起源

伯牙絃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当时它还是木制琴,盛行于战国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它才逐渐演变为现今的七弦琴。此时的伯牙絃已成为士大夫文化流行的一种休闲娱乐,经过不断的发展,到了宋代,伯牙絃渐渐被各地民间所喜爱,并被民间歌舞用来伴奏唱词。到了清代,琴曲艺术进一步发展,丰富多样的曲目和琴谱逐渐形成。

伯牙絃的特点

伯牙絃是由琴身、琴弦、琴柱、琴底和琴节五部分组成,琴身一般为一整块松木或梧桐木,装饰简约大方,琴弦有七根,按自然音高度排列。弹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发出清丽婉转的音响。与其他传统乐器相比,伯牙琴是一种比较难学的乐器,需要漫长而深入的学习和修行。但是,它也是一种极具协调性的乐器,如同两个人的友谊一样,需要两个人在彼此的支持下才能演奏出完美的乐曲。

本文本文总结,伯牙絃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它不仅代表了我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寓意着情谊与心灵交流的美好。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