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据鞍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mǎ yuán jù ān
书写
基本解释据《后汉书·马援传》载,建武二十四年,援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武陵五溪蛮夷,光武帝念其老,未允。“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马援据鞍?

马援据鞍,是xx古代一个经典的故事。马援是一名东汉时期的将领,他曾经跟随班超出使西域,历尽艰险,把国信授遣西域诸国的文书送到。据说,他这次行程中,一共走了12个月,中途骑马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徒步的时间。当他最终回到首都时,他的马已经因为长时间的奔波而枯瘦到了只剩下骨头。

马援据鞍的含义

马援据鞍这一经典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的决心和毅力。在这个故事中,马援为了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不惜骑马奔波了整整12个月,中途的困难和艰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完成了任务。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被后人成为是“马援据鞍”的精神。

马援据鞍的启示

“马援据鞍”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了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就可以走过各种困难和挫折,成功就在不远处。同时,“马援据鞍”也告诉我们,人生不易,只有敢于拼搏和奋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