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德余烈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 | 拼音 | yí dé yú liè |
书写 | 遗德余烈 | |
基本解释 | ㄧˊ ㄉㄜˊ ㄧㄩˊ ㄌㄧㄝ ˋ 遗德余烈(遺德餘烈) 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宋 王珪 《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伏以 仁宗皇帝 查看更多 |
扩展释义
什么是遗德余烈?
遗德余烈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德行仍然存在,但已经残存的样子。在现代社会中,该成语多被用于描述人们对历史遗留的事物或物品所表现出的态度。
遗德余烈的来源
遗德余烈这个成语最初出现在《左传》中,其中“有遗德于野”的记载就是源头。这个故事讲的是鲁庄公出征晋国时,忘记带走自己的矛和盾,但是,他的士兵因为他平时的德行表现,都愿意把这些武器送回来,终于 “有遗德于野者归之”。
遗德余烈的意义
遗德余烈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历史的遗产或文化传统的态度。虽然这些遗留下来的事物或物品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特征或属性,但是它们仍然代表着一种精神或文化遗产。因此,当人们对这些遗产持续关注时,就能够保持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使之得到一种“重生”的可能。
遗德余烈在现代
在现代社会中,遗德余烈这个成语经常被用于描述一些富有历史文化或精神价值的事物或物品的状态。例如,在保护老建筑或文化遗产方面,当这些东西被人们遗弃或不再关注,他们可能会逐渐失去原有的特征,但如果仍然有一些人保护这些事物,保持文化遗产的流传,那么这些东西就仍然可以代表历史和文化的精神。
小编本文总结了一下,遗德余烈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成语,但它所体现的价值观却是深刻而有意义的。它提醒我们始终关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坚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保持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步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