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匏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xì páo
书写
基本解释语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按,匏瓜味苦,故系置不用。后用“繫匏”比喻隐居未仕或弃置闲散。查看更多

扩展释义

什么是系匏?

系匏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其意义为藤条做成的绳索。也可以用于形容像藤条一样柔韧的东西。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并不常用,多出现在古代文献和诗词中。

系匏的来源

系匏来源于古代农耕文明,当时人们需要用到各种绳索来绑扎农具、车辆、牲畜等。因此,藤条作为一种自然且易得的材料,成为了制作绳索的主要材料之一。而系匏这个词,也因此被创造出来。

系匏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系匏这个字被广泛运用。在《诗经·黍离》中便有“维茀之匏,烝畴在中”,描述的是用系匏做成的扽车。在唐代杜甫的《登高》诗中也有“黯伤黄鱼尾,寂寥白燕徒。参差连曲黄猨啸,翠峰临万仞。此地有崔嵬,楼阁势如藤蔓。几时省府在天镇,垂帘听政知何盼。”一段描写藤蔓般的楼阁,形容了其柔韧的特性。

本文总结:系匏是指用藤条做成的绳索,在古代农耕文明中被广泛应用。在文学作品中,系匏则被用来形容柔韧的事物,或描述用藤条制成的车辆或建筑。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仍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