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履决踵是什么意思 拼音应该怎么读

拼音nà lǚ jué zhǒng
书写
基本解释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扩展释义

纳履决踵是什么意思

“纳履决踵”是一句出自《荀子》的成语,意为“把鞋弯伏在后脚跟上”,形容一个人能够收敛自己的行为,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成语来源

成语“纳履决踵”出自《荀子》中的一段话:“孔子出游,至于鲁门,宾孔子者人数甚众。孔子为教汲黯、颜回,常使拂衣升堂,而足履弱冠之制。既出门,则踞而论道,观者如堵。于是闵子骞谓士之不辞辛苦遍徼于天下者,其志甚可钦也!夫子以质衣布被,忍饥寒,折节者,其志亦可钦也!孔子曰:“舆车既重,必货重积累;身且重,行当乘轻。宾者十人,则车仅能载之;二十人,则辄穿裆,不能与行。今雍门厚征其人,而委重之言于宾舆,岂不谓之侈,岂不似阳虎之会并吞下陵之众乎?在座者,吾无所欲者,祇为饱也。饭少则蒸熟,履忘则弯伏于决踵之间,行且为之。皆非吾志,吾谁识之乎!(摘自《荀子·非十二》)"

成语用法

“纳履决踵”一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言行,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它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在极寒的天气里,为了不至于冻坏脚,而将鞋尖保持在地面,鞋跟朝上,不让鞋子里面露出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成语“纳履决踵”一样,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避免意气用事,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误会。

成语引申

成语“纳履决踵”,在现代汉语中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动非常谨慎、小心翼翼。它还可以引申为形容一个人投资理财方面的心态,就是应该保持有计划、谨慎稳健的投资策略,不要轻易跟风炒股,以免亏损惨重。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成语“纳履决踵”一样,以谦虚、低调、认真、负责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保持自己的优势和成果。

0
分享到